兔子舞和珠曼 、阿鐵克舞
回舞蹈運動
一、教學目標:
(一)認識土風舞的演進過程、單圓位置和行列隊形及方向線。
(二)熟悉走步和踵趾步。並學會二首土風舞
的舞曲動作。
(三)能享受跳舞樂趣並遵守秩序。
二、教學過程
(一)教材內容
1.土風舞的演進
人類利用身體的動作來表現喜、怒、哀、樂的,情緒而形成一種舞蹈,也是人
類生活中的一部份,這種舞蹈就是土風舞。經過長時間的演變,在地理、歷
史、氣候、文化、生活、風俗、思想的孕育影響下,具備了民族與地方的特
色,為地區人民深愛,溶為生活的一部份,也可稱為民族舞蹈,代表各民族
的生活習俗。後因交通的進步,旅行、戰爭的原故,使得各民族舞蹈互相交
流,被異國人民喜愛而流行。台灣的土風舞活動真正發跡始於民國四十七年
,後來許多學校引為教材教授,才慢慢的風行起來,現今幾乎到處都可見土
風舞的社團,公園、學校、社區等,甚至是學校體育課中必授的教材。
2.隊形介紹
(1)單圓
(a)不分舞伴全體牽手圍成單圓。
(b)男左女右成圓圈,面向圓心。
(2)行列
男女各站一排,相距大約180公分,通常六至八
對一組。
(3)方向線
圓周上的逆時針方向,稱為方向線或CCW; 順時
針方向稱為反方向線CW。